全部
  • 全部
  • 产品管理
  • 新闻资讯
  • 介绍内容
  • 企业网点
  • 常见问题
  • 企业视频
  • 企业图册

江西文明网:全国见习基地提供46万岗位 江西有七千余个

2009-12-15

  江西文明网记者 黄弦

  目前全国建立了1.69万个基地,提供46万多个岗位,1.36万人到岗实习,到岗率约1/4,录用率约为1/10。我省见习基地的规模正在逐步壮大,目前已有267家见习基地为青年提供七千余个就业见习岗位。

  见习基地不仅要“建” 而且要“管”

  如何让见习基地既有数量,又有质量?如何让见习基地发挥更大的作用?”这成为很多想有所作为的基地负责人,正在思考的问题。省建材集团公司团委副书记葛李保认为,学生录用率越高,说明见习基地越有实效。“见习基地不仅要“建”,而且要‘管’”。

  推进基地建设,势必要加强管理。那么“怎么管?谁来管?管什么?”则成了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记者通过采访发现,政府希望通过见习基地这个平台,让用人单位与大学生互相了解,达到双赢,因此需要企业对见习生进行“微观管理”;企业负责人希望基地间能在培养人才方面进行沟通交流,资源整合优势共享,因此希望政府承担起对基地“宏观管理”的责任,推动江西整个青年就业创业基地健康持续发展。

  今年教师节刚被评为“全国优秀教师”的谢力军教授与大学生打交道30年。身为九三学社议政骨干的他认为,政府建立见习基地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把学生放到见习基地里,让学生们直面最新的东西,拉近了校门和企业的距离,缩短了学生们迷茫的过程,”谢力军另外提出,见习基地是介于生产和学习之间的一个训练基地,主办方必须认识见习生的特殊性,不能把他们等同于职员。“从目前情况看,既要大胆搞,又需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管理体系”。

  省社科院社会学调查事务所主任易外庚则和记者提到了见习基地如何长远发展的问题。他认为,见习基地要做好,肯定少不了政府的支持、规划和督促。“这个事情应该是一个愿打一个愿挨才能长久进行下去,”易外庚说,企业是以追求利益为目的的。只有通过政府的协调,把基地搭建成向企业输送人才,让学生学有所得的平台,才能实现见习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微观管理:促进人才速成长

  省建材集团公司所属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今年成为团中央级的见习基地。6月份招聘会时该基地收到了40份求职简历,不少前几年投了档案,放弃应聘的学生,今年也回头来参加见习。“成为见习基地后,招聘大学生更加规范。我们也希望借助这个平台,吸引更多人才,”江西万年青水泥股份有限公司的行政人事部部长王叶胜说。

  王叶胜告诉记者,单位上下对这批新招的见习大学生非常重视,为每名参加见习的学生都安排了一名“师傅”,帮助他们调整心态,熟悉制作工艺。报到的第一天,总经理还专门与见习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王叶胜笑着说:“可比我那时候幸福多了”。已在该单位见习了数月的小刘坦承,自己充分感受到了公司的重视,人事部部长经常与见习员工聊天沟通,关心他们的工作和生活,自己感觉到在这边“上手”很快,“已经有了工作的感觉”。

  同样成为团中央级见习基地的南昌钢铁厂,也为前来见习的学生安排了一位“师傅”。不过这家已有五十年历史的老钢铁厂,人才培养的方案更加规范及完善。见习生均与老员工签订了一份为期一年的“师傅带徒弟协议”。见习生的工作表现直接影响师傅的绩效。“我们不仅满足团委建立见习基地的全部要求,甚至比基本要求高出很多”,南钢团委尹晔珠自豪地说。

  省建材集团公司团委副书记葛李保告诉记者,部分应届毕业生对薪酬、就业环境有不切实际的想法,除了传授技能外,“师傅”还可以让见习生更快了解社会,融入团队。在南钢工作了近20年的陈德良就发现,如果“师傅”不主动和见习生交流,见习生得花更长时间适应社会。北京科技大学应届毕业生尹振江由衷地说,南钢的人才培养机制让自己成长得更快。

  宏观管理:促进基地共发展

  据了解,自团中央今年初在全国,下发《关于建立共青团“青年就业创业见习基地”的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团委再无关于见习基地建设更细的规章出台。“从确立到授牌,全国的见习基地都还在一个摸索的阶段”,7月参加了团中央会议的省建材集团公司团委葛书记告诉记者,这个平台还比较新,希望能有机会与其他的见习基地交流经验,同时希望团委能给予见习基地更多指导性的意见和政策支持。

  精心打造见习基地的万年青公司,月前就遇到了问题。每人每月750元的生活补贴费,人身意外伤害保险,以及一名照顾工作和生活的“师傅”,见习合格后还将转为正式员工,该公司见习员工的待遇算是不错的。但经过私下调查摸底,最后愿意留在该公司继续工作的同学只有总数的一半左右。“我们现在也很困惑,为什么大学生的心这么不定呢?”王叶胜苦恼地说,“我们也挺无奈的,毕竟花了这么多心血”。

  相对于万年青公司的摸索,南钢见习基地培养人才的机制则相对成熟很多。炼钢基层的环境非常艰苦,但招收的80余名见习生当中,只有2名同学选择离开。据正在南昌钢铁厂见习的,安徽工业大学应届毕业生小蒙介绍,虽然还不是很适应恶劣的炼钢环境,但是南钢引进、培养、发展人才的配套措施非常完善,令自己非常满意。“在见习基地制度建立前,我们厂的整个见习人才培养程序就已经非常完善了”, 南钢团委尹书记告诉记者。

  尽管南钢建立了相对成熟的见习基地,但其对招收见习生进行培养仍非常谨慎,“培养学生的成本消耗很大,不可能在经济情况不好的情况下,大批地招人。”南钢团委书记尹晔珠说,企业应该承担社会责任,但不得不考虑企业的发展。这个观点得到了省建材集团公司团委副书记葛李保的认同。他认为,政府要把见习基地打造成一个长期有效的人才培养基地,需要协调并整合优势资源,同时制定相关激励机制。